目前我国有两个关于室内甲醛浓度的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标准GB50325-2010(2013版)。两个标准的区别在于: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由卫生部制定,检测要求封闭12小时,室内甲醛浓度不高于0.1㎎/m³;该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对室内甲醛浓度的限定标准,是人居环境健康的最低标准。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是由建设部制定,要求封闭1小时,室内甲醛浓度不高于0.08㎎/m³;,适用于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前对环境污染物的强制性控制规范。
影响甲醛检测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检测时的温度、装修时间长短和使用哪个标准作为参考等。在检测出室内甲醛浓度值以后,如何去判断此结果代表室内甲醛污染严重到哪种程度呢?
首先是检测遵循的标准
如果遵循的是《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标准,封闭门窗时间是一个小时检测出来的室内甲醛浓度并不准确,建议再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封闭门窗12个小时检测一下。 因为封闭12个小时可以使甲醛在室内空气中的含量达到一个稳定平衡状态,也就是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饱和状态,而1个小时并不能准确的测出居住状态下室内甲醛的浓度。
其次是检测时的室内温度
据日本科学家测算,温度每升高1℃,室内甲醛浓度增加12-13%。例如23℃时,甲醛浓度是0.10毫克,30℃时,甲醛浓度将达到0.22毫克左右,35℃时,甲醛浓度将达到0.41毫克左右。 在秋冬季节温度比较低,人造板中分解挥发游离甲醛比较少,很少有检测超标的现象,如果在这个时候
甲醛检测超标,说明室内甲醛在夏季或室内温度超过23℃时,会超标更严重。
如果是夏季或者室内温度23℃以上,并且在检测前封闭门窗12个小时,检测出来的甲醛浓度值小于0.1毫升/m³,才能证明室内甲醛并没有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