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通风。据调查,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飞沫可飘浮30多个小时。如果常开门窗换气,则污浊空气可随时飘走,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与繁殖。冬季开窗,学问很多。第一,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通风15~20分钟,开窗时段以9时~11时、14时~16时为佳。由于这两个时段内气温已经升高,沉积在大气底层的大部分有害气体已经散去。若住处临街,则应争取在车少的时间开窗。第二,两种情况下须谨慎开窗,一是家有重病患者,二是雾霾天。
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冬季取暖室内温度的标准值为16℃~24℃,室内空气湿度的标准值为30%~60%,达到这个标准的就是舒适的室内温湿度。提高湿度可用地面洒水、蒸发水汽、使用加湿器的方法,提高空气湿度可用使用加湿器,但要注意对其长期保养,定期清洗,在加湿器中加入煮沸的凉开水或纯净水,才能保证其起到干净的加湿功能。
清洁环境。供暖之前要对家庭环境来一次彻底的大清扫,特别是暖气暗箱、阴暗角落,不留死角地清除尘埃垃圾等可供细菌微生物滋生繁衍的场所。供暖后更要经常打扫,保持暖气片的清洁干净,避免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在空气中的微生物,引发呼吸道感染。每天用湿毛巾清理家居,每天使用湿毛巾擦下桌子、凳子、书架等家具,保持表面清洁。
注意房屋室内高度。在房间装饰装修的设计上,不要人为地降低室内高度。研究证明,净高2.8米的居室有利于室内空气的流动和散发。当居室净高低于2.55米是,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就会升高,给室内空气质量带来明显影响。
加强锻炼,多做室外活动,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除了改善环境外,还要强化个人适应能力。体育运动可增强人的抵抗力、体力、耐力和适应能力。天气晴好无风时,应尽量做适当活动,一方面可以减少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每周可以进行3~4次慢跑,老年人可以打打太极拳,或晒晒太阳,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耐力和免疫功能的正常。冬季的许多疾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如流感、流脑等疾病的病原体,大多都寄生在人的鼻咽部和呼吸道黏膜上,当人们咳嗽、喷嚏、说笑时,病毒、病菌则随飞沫到空气中,所以人多的公共场所通常是冬季室内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因此,不宜长时间在里面逗留。
做好
室内空气检测。避免在室内吸烟,在室内吸烟可致使PM2.5数值暴增10倍以上。同时,减少高温下煎、炒、炸等烹调活动,进行湿式清扫,有条件的使用空气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