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特别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一个发展进程要在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而是特别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一)可持续发展并不否定经济增长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但人类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要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审视使用资源的方式,力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从而减少每单位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
(二)可持续发展要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可持续性”可以通过适当的经济手段、技术措施和政府干预得以实现,其目的是减缓自然资源的耗竭速度,使之低于资源再生速度。经济决策和经济建设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持,永续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建设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也就是说在连续的基础上保持或提高生活质量,人均收入和福利随时间不变或是增加,单纯追求产值的经济增长不能体现发展的内涵。
(四)可持续发展承认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资源对经济系统的支撑和服务价值上,也体现在环境资源对生命支持系统的不可缺少的存在价值上,体现在人类对自身生存意义的深刻理解、感悟与最终追求上。应把生产中环境资源的投入和服务计人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之中,逐步修改或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化”GNP;还应从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与生命本源意义上去把握这一理论的实质。
总之,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技术及文化的综合概念。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层面。它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资源、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类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供求平衡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